2019年2月25日 星期一

孩子的「嫌棄病」是大人嬌慣出來的,父母可以不要孩子的回報,但必須要教會孩子懂得惜福和感恩



未來Family
作者:尚瑞君(未來Family專欄作家)

東漢崔瑗在座右銘上寫著:「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這也許是中生代父母的心聲。我們記得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現在也正在負責的撐著,父母的老後需求,回報著父母對我們付出的恩情。但基於現實生活的嚴峻,我們並不冀望日後孩子的回報。我們希望自己有能力,可以安排好自己未來老後的生活。但是!我們可以不要求孩子的回報,卻不能不教會孩子,懷有惜福和感恩的心,並且做個可以回饋社會的人。


現在的孩子,生活相對富裕,要什麼有什麼,東西得來的不但容易,甚至會覺得理所當然,不珍惜物質,不懂得感謝,甚至還常常開口抱怨。嫌學校的制服、運動服,材質不好;怨學校的營養午餐,不可口。他們沒想到,一分錢、一分貨,學校用的和吃的東西,要考量全體家長的收入,不是每個家庭,都有那麼多的預算,投入在物質享受上。

我們小時候,鉛筆和橡皮擦,都要用到不能使用了,才有可能會添購新的。現在的學生,常常一開學,就買一套全新的文具。每個老師那裏,可能都有等待小朋友認領的鉛筆和橡皮擦。學務處也堆著等待招領的衣物和水壺。反正東西不見了,爸爸媽媽就會再買新的,這是孩子對待物質,該有的正確觀念嗎?你的孩子,有珍惜你,賣命、賣時間所賺來的物質嗎?

朱子治家格言說:「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社會上的資源,確實是有限的。大家不應該因為花得起、買得起,就可以浪費。

常常在代課的時候,跟學生們分享故事,要他們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要珍惜現在有受教育的機會和時間,好好地培養自己的能力,以後要靠自己養活自己,因為父母會老、會死,不會養孩子一輩子,有男學生說:「我可以讓別人養我啊!」

我問他:「別人跟你非親非故的,為什麼要養你?你們一定要認真努力,培養自己的實力,長大後,要靠自己的一己之力,養活自己。可以自食其力的人,是幸福的,當你們有能力時,也要回饋給供養你們長大的社會,付出自己的能力,去幫助別人。」

父母可以不要孩子的回報,但必須要教會孩子懂得惜福和感恩

孩子不是單靠父母的能力,就可以養大。人是群居的動物,我們睜開眼生活的每一天,都有很多幕後的英雄,在默默的付出服務,清道夫的用心打掃,讓我們有更乾淨的環境;水電瓦斯天然氣的供應,讓我們有更便利的生活;警察維護治安與交通,讓我們更安全與安心,凡此種種,都靠著人的互助合作與參與付出,才可以讓生活舒適,便利。不要讓孩子渾然不覺別人對他的付出和服務,甚至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冷漠的置身事外。在孩子還沒有學會扛起責任,付出自己的能力時,不要讓孩子先學會了抱怨。

為了教會孩子惜福與感恩,常常這樣叮嚀自己:

一、給孩子足夠的物質就好。不要因為價格便宜,就亂買東西。得來太容易的東西,大家都不會珍惜。

二、東西壞了,先看能不能修,讓孩子有自己動手修理物品的經驗,不但可以訓練思考與肢體協調,還有可能產生失而復得的喜悅,不要馬上買新的。

三、讓孩子參與家務,享受付出的快樂,也體會操持家務的辛苦。

四、讓孩子了解與知道,物品的價格,不要吃米不知米價。

五、帶著孩子表達感謝,常常說請、謝謝,也學會在道歉時說對不起。

六、不要讓孩子以為,別人理所當然要對他好。社會上也有很多居心叵測的人,孩子要有能力分辨與保護自己,真心對他好的人,他要心懷感謝與珍惜。

七、允許孩子哭泣、生氣,表達情緒、表達意見,但父母要溫和的堅定正確的立場與態度,不能被孩子用情緒勒索與威脅。

八、讓孩子知道,所有的學習,只為了提升他自己融入社會,與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他長大後要靠自己的能力,養活自己與回饋社會。

九、孩子的生活,不是只有上學。要讓他了解家庭和社會上發生的事,親子每天都要進行溝通與交流,感謝彼此的付出,為愛的存簿,存下積蓄。

十、做孩子的好榜樣。心懷感恩的過生活,負起自己生活的責任,珍惜每一個可以相處的當下,不要抱怨,發生問題時,想辦法解決,或是放下。

我們不僅要想,以後要留下怎樣的地球給孩子?更要問自己,我們要為地球,留下怎樣的孩子?來接續著跟地球和平共處。

不要把孩子養成自私自利,只懂享受與浪費,而不肯付出,或不懂得惜福與感恩的人,遇到挫折,就想尋死。把孩子教養好,是父母責無旁貸的責任,不要只出錢,養孩子,要多用心、用情,花時間陪伴孩子成長,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比你留給他多少財富還重要。

孩子不會突然變壞,也不可能因為你陪他玩一次,就有了深厚的感情。親子的感情,要靠日積月累的相處和關懷,磨擦和磨合,才會磨出閃閃的亮光。你可以不要孩子的回報,但必須要教會孩子懂得惜福和感恩,並且照顧好自己,付出自己的能力,回饋社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