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muh.org.tw/www/kmcj/data/10111/11.htm
>>>>>腔外科 姜宏興 主治醫師(101年11月)
胸部X光檢查幾乎是健康檢查項目中的標準配備,也因此有越來越多沒症狀的肺部結節被發現。沒症狀的肺部結節並不一定都是惡性腫瘤,例如肺癌或其他癌症的肺部轉移,也有可能是良性的,例如結核菌感染、黴菌感染、血管病變等,當發現時應與胸腔科醫師討論是否需進行切片檢查的必要。
針對無症狀的結節,有以下情況時,建議儘早做切片檢查:1.超過50歲,2.有吸煙或曾經有吸煙,3.<結節大小直徑超過1公分以上>,4.與之前的檢查比對發現有變大的情形及5.經過檢查無法排除惡性腫瘤之可能性。
手術方法有兩種:1.胸腔鏡手術,2.傳統開胸式手術。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傷口大小、復原速度及術後疼痛。近來本院胸腔手術幾乎9成以上都是以胸腔鏡完成,部分病人是因為嚴重沾黏及病灶狀況,例如病灶位置、大小及侵犯程度造成無法以胸腔鏡完成。
手術並不是沒有風險的,所以術前必須要經過胸腔外科醫師的評估,術後也會有一定的後遺症,最大的後遺症為肺功能受損,切除範圍越大影響程度就越大, 但肺功能是可以訓練出來的,經過復健之後,雖然無法恢復至術前的狀況,但也可以恢復至與術前差不多的水準。
http://www.cancercare.org.tw/sc_view.asp?ID=8
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生陳晉興教授口述 文字工作者 陳亞南執筆
對於肺部結節的處理,醫師原則上會先依病患病史、結節大小、型狀,並比對之前的X光或電腦斷層檢查來做判斷。一般說︰
0.5 公分以下 ﹣﹣追蹤觀察、暫不處理。
0.5~0.7公分 ﹣﹣可進一步處理或追蹤觀察就好。
0.7公分以上 ﹣﹣看來若像惡性腫瘤,則應進一步檢查及治療。
這時我們要探究︰為什麼會引起肺部結節?常見的原因,簡單歸納︰
1 惡性腫瘤︰有可能原發性肺癌或轉移性癌症。若是原發性肺癌,通常屬於初期階段。但若是之前有肝炎、乳癌、或大腸癌的病史,則肺部結節應慎重處理。
2 良性腫瘤︰硬化性血管瘤、缺陷瘤。
3 發炎︰也就是感染性結節,包含肺結核、細菌引發、黴菌引發。
4 其他︰昔日曾發炎遺留下來的疤痕。
因為引起肺部結節有這些原因,於是可知發生的可能性很多,所以肺部結節屬零點幾公分的,我建議
1 先觀察,
2 三~六個月後安排再做一次胸部電腦斷層(健保給付)。
可是,有病人會很著急,憂心腫瘤長大。
其實這也需要靜心面對,因為肺癌細胞也是人類身體的細胞,有一定的成長速度,若要腫瘤體積長大成兩倍,一般平均也需要三個月,也就是90~100天的時間。所以除非是生長得非常快的惡性腫瘤,否則三個月的觀察期很必要的。(0.7公分以下的才觀察)
然而,三個月的觀察期,又要觀察什麼呢?
主要是看︰有的結節,是否因發炎引起的,若是因發炎引起會漸漸縮小,甚至消失了。因而可以斷定當初是肺部發炎。
另外的結節,三個月的觀察期後,體積仍然一樣大,醫師仍然會是這樣處理︰
0.5 公分以下 ﹣﹣觀察、不處理。
0.5~0.7公分 ﹣﹣若節結的形狀像惡性腫瘤,可考慮處理,否則可繼續追 蹤。
0.7公分以上 ﹣﹣像似惡性腫瘤,考慮切除。
所以判斷結節是否需要積極處理的關鍵︰在於結節究竟像是良性或惡性病變。
原則上說惡性結節,尤其原發性肺癌,通常它的形狀及邊緣呈現不規則,具有一定的特徵。比如肺腺癌是從肺部肺泡細胞開始,它沿著肺泡壁裡的空隙處生長,長的類似淡淡的棉花狀,醫學上稱為「毛玻璃霧狀病變 Ground Glass Opacity, GGO」。結節長得似毛玻璃狀,發現是原發性肺癌的機率高,但是有幸的,多屬於初期肺癌,淋巴節或遠處轉移的機率也較低。
為什麼0.7公分以上腫瘤就當切除呢?腫瘤在體積很小的時候切除,用胸腔內視鏡手術即可,局部切除,傷口很小,尤其不必切除整個的肺葉。術後恢復也很快,兩三天即可出院。
所以判斷結節是否需要積極處理的關鍵︰在於結節究竟是良性或惡性病變。
原則上說惡性結節,尤其原發性肺癌,通常它的形狀及邊緣呈現不規則,具有一定的特徵。比如肺腺癌是從肺部肺泡細胞開始,它沿著肺泡壁裡的空隙處生長,長的類似淡淡的棉花狀,醫學上稱為「毛玻璃霧狀病變 Ground Glass Opacity, GGO」。結節長得似毛玻璃狀,發現是原發性肺癌的機率高,但是有幸的,多屬於初期肺癌,淋巴節或遠處轉移的機率也較低。
另外有一種形態的結節,長得形狀很圓潤札實,因為長得札實,於是它在1公分或1公分以下,要判斷是良性或惡性就不容易,因為它有可能是原發性或轉移性肺癌;但它也有可能是以前肺炎留下來的疤痕。因此一公分以下的結節,長得比較札實的,要區分是良性或惡性較為不容易。
但是超過1公分,形狀札實的結節,不論良性或惡性,都要切除。因為1公分以上的腫瘤,其中不免都會有惡性成分。
當然每ㄧ位醫師對於結節的處理,都有不同的觀念。有的醫師認為結節只要沒有變化,不必管它。我覺得這樣處理存在著危險。
因為癌細胞的長大,不是依著身體成長方式或速度而成長,它可能因為基因尚未突變,停留冬眠狀態。但也可能出現突變,造成腫瘤迅速長大或轉移。因此當我們發現1公分腫瘤,還是要早期診治。
章先生我說明得這樣詳細,你是否已經安心不少了呢?
作者資歷
陳晉興醫師
台大醫學院外科教授
台大醫院外科部實驗外科主任
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
出版過的書: <英雄為何氣短? 肺與肺病>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24/1576904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24/1576904
彰化秀傳醫院胸腔外科主任李佳穎指出,近來PM2.5成大眾關切議題,加上許多醫院推出低劑量電腦斷層作為自費篩檢肺癌項目,標榜只需二至五張X光片輻射劑量,使這項檢查大熱門。隨之而來,被檢出肺部「異常」民眾愈來愈多。
李佳穎說,這些肺部健檢報告所謂「異常」,絕大多數是肺結節,大於零點七公分的結節有癌變可能,建議手術處理;其餘九成以上屬良性,通常是肺部發炎後的疤痕或吸入髒空氣後的碳粉沉積,大多數只需觀察追蹤。
不過,很多人一聽到肺部「長東西」,就提心吊膽,更有少數醫師即使預期患者為良性肺結節,仍鼓吹手術,術後再「恭喜」患者:「腫瘤是良性的。」李佳穎說,不少民眾因此白挨一刀,健保署也得給付手術費用。
台大醫學院外科教授陳晉興說,一般胸腔X光只能照出一至兩公分結節,LDCT則能發現小至零點二公分的結節,因此常在門診看到民眾拿著健檢報告,坐立難安。陳晉興說,LDCT檢出「異常」,絕大多數是肺結節,主要是早先肺部發炎或疤痕、鈣化痕跡。
他表示,低於零點五公分肺結節,只需半年至一年追蹤一次;若零點五公分至一公分,則三到六個月追蹤一次,如有變大跡象,才需切除,「民眾不必先自己嚇自己」。
陳晉興說,另一種肺部異常現象為毛玻璃樣病變,形狀長得像棉絮,即使大小在一公分以下,也有八成轉趨惡性,建議早日摘除。
陳晉興和李佳穎呼籲,拿到LDCT健檢報告時,先不必為肺部長出結節而憂心,先確認大小、形狀和特徵,再和醫師討論,必要時諮詢第二意見,避免不必要的手術。
http://www.twhealth.org.tw/index.php?option=com_zoo&task=item&item_id=1058&Itemid=21
超過一公分的結介如何處理
http://www.cancernews.com.tw/border/?REQUEST_ID=cGFnZT1yZWFkJlBJRD0xMDQ4
肺癌的判定與治療
肺癌為最常見之惡性肺部結節,而良性之肺部結節則包括肉芽腫,肺部感染及膿瘍,可藉由病史臨床表現,放射影像檢查(大小、結節生長速度、有無鈣化情形)電腦斷層影像或正子掃瞄檢查偵測出結節代謝之速度,初步判定結節為良性或惡性。而正確決定肺部結節之良性或惡性,仍需藉助細胞與病理切片診斷。
國外研究指出,直徑小於0.7公分,惡性機率小於1%;直徑介於0.8~2公分之間,惡性機率約為18%;但是如果腫瘤超過2公分,惡性的機率就急速升高超過50%。因此,如果發生肺結節的狀況,務必要提早處理。
在此提出建議追蹤的參考指標:
1.結節小於0.5公分:可持續追蹤,一年後再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如果沒有變化,之後每年進行一次胸部X光檢查;二至三年進行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作為定期追蹤的依據。
2.介於0.5至1.5公分:建議三個月後再進行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如果發現變大,就必須高度懷疑是惡性腫瘤,建議接受切片檢查或手術切除。如果沒有變化或縮小,建議於第一年追蹤,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此時如果腫瘤大小沒有變化,之後每年都要進行胸部X光追蹤,並且二至三年進行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
3.大於2公分:建議接受切片檢查或直接手術切除。就臨床統計來說,1公分以上的肺結節,有2/3以上的機率為肺癌。
現今的胸腔內視鏡手術較為低侵襲性,不需切斷肋骨,傷口小,不如想像中的可怕,新式光動力刀雷射治療,可專治不適合手術之中央型早期肺癌;立體定位電腦刀,可治不適合手術病患之早期週邊型肺癌…等治療方法。
後續注意事項:
一、傷口護理
1.當確定傷口癒合並拆線後,你可以將傷口上的敷料拿掉, 並且放心的沐浴(最好淋浴),只要沐浴後傷口保持乾燥即可。
2.為使傷口長的漂亮可以自行用透氣膠帶每2~ 3天換貼一 次,持續半年才有效果。
3.若你對膠帶有過敏反應,如皮膚發紅、長水泡等現象,應 停止使用,以免造成感染。
二、疼痛的處理
1.因為手術切除部位及個人耐受度的關係,疼痛也許持續一段時間。
2.當你傷口疼痛時請先檢查傷口表面及周圍有無發炎現象(紅腫熱痛),假設有發炎現象請返院求診外科處理。若單純只是傷口疼痛,則可以嘗試下列方法:
a.服用出院時帶回的止痛藥。
b.轉移注意力
c.在步行或活動期間,經常做短暫的休息。
三、肺的復健方式
1.手術後的肺依病情不同,已進行部份或全肺切除,此時你若不加緊練習剩餘肺的復健,就可能產生活動後會喘,及姿勢不良等現象,因此建議你練習下列方法,以期早日恢復正常。
2.練習手部與肩膀的關節活動,一天數次,以增強肌力及運動功能。
3.繼續練習深呼吸運動及肺活吸球運動,以利肺葉充分擴張。
4.採中等步伐行走,然後漸增步行的時間與距離可增加活動的耐力。
反覆的發炎對於身體上的各器官都是一種刺激,長期發炎下的確比較容易產生病變,在經濟許可的狀況下,可採用低劑量的電腦斷層掃描,搭配X光進行定期追蹤檢查。就肺癌的早期檢測而言,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為目前肺癌檢查最靈敏的檢查工具,可檢測到最小為0.3公分的腫瘤,輻射的暴露劑量也僅為傳統電腦斷層的五分之一左右。運用這種方法作常規的肺部篩檢工具,對民眾而言是相對安全的。
http://www.lungcancer-care.com/?page_id=6240
肺癌自我檢查
首頁 > 認識肺癌 > 肺癌自我檢查
肺癌的診斷,尤其是早期診斷相當困難。由於腫瘤本身的生物學特性,除非腫瘤嚴重侵犯到鄰近器官,引起續發情況,大部分病人都只有很輕微的症狀及徵候。病人初次求醫時,常常都已來不及手術治療,如發現有肺癌的症狀,應立即至醫院檢查,以求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咳嗽:是肺癌最常見的症狀,通常是由於長在支氣管內的腫瘤,阻塞空氣的進出或刺激氣管壁而造成。
咳血:也是肺癌最常見的症狀,由於腫瘤侵入支氣管黏膜的血管,會發生咳血的情形。
厭食:在短時間內體重減輕很快。
呼吸困難:當腫瘤阻塞支氣管時,導致肺萎陷,減少了肺活量,造成胸悶、呼吸困難的情形。
肋膜積水:若腫瘤擴展到肋膜,不僅會引起胸痛,也會出現惡性肋膜積水,導致呼吸困難。
聲音嘶啞:若腫瘤壓迫到喉頭的回返神經時則可能會造成聲帶麻痹,導致聲音嘶啞。
吞咽困難:若腫瘤擴散轉移到食道旁的淋巴結,而壓迫到食道則會造成吞咽困難。
上腔靜脈症候群:若癌腫瘤壓迫到上腔靜脈,會使上半身的靜脈血液返回心臟受阻,造成病人臉部和頸部的腫脹,嚴重者尚可導致呼吸困難、腦壓增高、意識不清…等。
疼痛及無力感:若腫瘤位於肺尖壓迫到臂神經叢,會引起肩膀、手臂或手的疼痛及無力感。
頭痛、嘔吐、視覺障礙:若腫瘤轉移到腦部,會造成顱內壓增高,可能會產生頭痛、嘔吐、視覺障礙等症狀。
骨頭疼痛:若腫瘤轉移到骨頭,則會引起骨頭疼痛或病理性骨折
http://www.lungcancer-care.com/
肺癌治療總覽
http://www.lungcancer-care.com/?p=8940
肺癌治療另一選擇 無創射頻消融免開刀
中山附醫胸腔內科主任吳子卿說,無創射頻治療是利用雷射光定位導引,射頻探針插入腫瘤,以高溫50到100度破壞消融腫瘤,腫瘤會逐漸萎縮,最快1年可消失變疤痕,免開刀且插針傷口小,復原迅速,是肺癌患者不適合開刀切除腫瘤的另一項選擇。
吳子卿也說,肺癌仍以開刀切除病灶為標準治療,而無創射頻治療成功率達80%,風險有氣胸、出血和疼痛,但腫瘤大於3公分、且超過5顆則不適用,此治療也要自費。
http://m.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4058&fullpage=true&utm_source=m.facebook.com&utm_medium=mobileFilter&utm_campaign=pcTransM
低劑量電腦斷層揪肺癌 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少數反對派
醫師會依據結節的大小、型態來建議病人追蹤、切片送病理檢驗還是直接手術。大部分的影像異常經過一段時間後會縮小或維持原來大小,最後證實是良性,也就是前述之偽陽性。
「一般而言,1~2公分以內、沒有實質部分的結節都可以觀察,不需要馬上切片診斷或手術,根據大小約3~6個月再追蹤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沒有變化則以後每年追蹤一次。如果長大超過20%或產生實質部分,可能變成侵犯性,才根據風險考慮切片診斷或手術摘除,」吳玉琮(榮總)指出。
不過每位醫師依循的準則不同,處理結節的標準、追蹤的頻率也不盡相同,要根據最新研究證據及治療準則隨時修正。
用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肺癌前,多了解它一點
優點:
可降低高危險群(主要是重度吸菸者)的肺癌死亡率及整體死亡率。
此篩檢通常可以在還沒有症狀時就找到早期肺癌,等到有症狀通常已不是早期。
透過此篩檢找到的肺癌,通常手術範圍較小、切除的肺部組織也較少。
風險:
偽陽性高,找出的多數為良性結節,而不是腫瘤。病人承受心理壓力及不必要的手術。
過度診斷,可能造成過度治療。生長緩慢、可能不影響壽命的原位癌或微侵犯性癌也被摘掉,手術及併發症風險恐被忽略。
缺乏完整的追蹤及評估計劃。不斷篩檢及追蹤,輻射風險難以估量。
資料來源:各受訪醫師、 美國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癌症
1肋膜積水
肋膜是肺與胸壁間的兩層漿膜,漿膜間的細小空間正常狀況下會有少許肋膜液作為肺擴張與縮小的潤滑劑。如果液體異常增多,就會造成肋膜積水。可能原因包括:心臟衰竭、腎衰竭、感染或腫瘤等。
2高危險群
此研究中的高危險群指55~74歲,抽菸史超過30包年(即每天抽1包菸,超過30年;或每天兩包,超過15年;或每天3包,超過10年),且戒菸未超過15年者。
3切片
病人需經由支氣管鏡以小鉗子,或局部麻醉後以切片針在影像導引下穿過皮膚,到達病灶,切取部分組織後,送病理化驗是否為惡性。檢查後可能有少部分病人產生氣胸(肺部的氣體漏到肺外,但仍在胸腔內)、咳血、感染等併發症。
4原位癌
癌細胞僅局限於上皮組織,並未向下侵犯,經適當治療可能完全痊癒,預後比侵犯性癌症好很多。
http://www.caprevention.org.tw/cn/20110729.html
財團法人防癌教育基金會
李佳穎說,這些肺部健檢報告所謂「異常」,絕大多數是肺結節,大於零點七公分的結節有癌變可能,建議手術處理;其餘九成以上屬良性,通常是肺部發炎後的疤痕或吸入髒空氣後的碳粉沉積,大多數只需觀察追蹤。
不過,很多人一聽到肺部「長東西」,就提心吊膽,更有少數醫師即使預期患者為良性肺結節,仍鼓吹手術,術後再「恭喜」患者:「腫瘤是良性的。」李佳穎說,不少民眾因此白挨一刀,健保署也得給付手術費用。
台大醫學院外科教授陳晉興說,一般胸腔X光只能照出一至兩公分結節,LDCT則能發現小至零點二公分的結節,因此常在門診看到民眾拿著健檢報告,坐立難安。陳晉興說,LDCT檢出「異常」,絕大多數是肺結節,主要是早先肺部發炎或疤痕、鈣化痕跡。
他表示,低於零點五公分肺結節,只需半年至一年追蹤一次;若零點五公分至一公分,則三到六個月追蹤一次,如有變大跡象,才需切除,「民眾不必先自己嚇自己」。
陳晉興說,另一種肺部異常現象為毛玻璃樣病變,形狀長得像棉絮,即使大小在一公分以下,也有八成轉趨惡性,建議早日摘除。
陳晉興和李佳穎呼籲,拿到LDCT健檢報告時,先不必為肺部長出結節而憂心,先確認大小、形狀和特徵,再和醫師討論,必要時諮詢第二意見,避免不必要的手術。
http://www.twhealth.org.tw/index.php?option=com_zoo&task=item&item_id=1058&Itemid=21
超過一公分的結介如何處理
結節超過1公分應切片或手術
超過1公分的結節要確診是否為惡性腫瘤,至少會再做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再選擇做組織切片或直接安排手術切除。切片的方法,隨著結節位置有不同選擇:靠近肺臟中央的結節,可用軟式支氣管鏡進行切片;至於在肺臟邊緣的結節,可透過電腦斷層或超音波指引下,以細針進行切片檢查。
直接手術切除可將整顆結節切下來化驗,診斷率比上述兩種方式來得更準確,現在手術的方式也更進步,可用單孔內視鏡微創手術取代開胸手術,術後疤痕較小、恢復期縮短,不過手術需要承受全身麻醉的風險。
對於年紀較輕、體力較好的患者,若結節超過1公分,可直接安排手術切除或做切片,但若是年紀長或慢性病纏身的患者,手術的風險很高,除了低劑量電腦斷層,另一種可考慮的非侵入性的檢查則是<正子攝影>,透過看葡萄糖代謝速度研判是否為惡性腫瘤,但是比起切片,準確率只有7、8成,且檢查費用需自費4萬元。
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 可篩檢肺癌
以肺癌篩檢來說,目前醫界認為低劑量電腦斷層是最適合的選擇。為什麼呢?胸部X光攝影從胸後拍攝,包括皮膚、胸壁、骨頭到肺部,全都照在一張片子上,敏感度與辨識度較差,比如若腫瘤和乳頭在同一個路徑上,就無法辨識清楚,且X光攝影只能看到2公分以上的病灶,發現是癌症時很容易已經轉移;電腦斷層可看到0.3公分的結節,研究指出比X光攝影提早5至10年發現肺癌,以功能來說是更好的篩檢工具。
不過目前政府尚未公費提供,民眾做一次必須自費4至7千元。具有肺癌高危險因子的人,比如直系親屬有肺癌、常年抽菸者或處於高風險環境,建議40歲以上就要做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即使沒有高危險因子,也建議45歲以上應該做篩檢。值得注意的是,並非一次檢查就保障終生,如果這次檢查沒問題,可每2至3年篩檢一次,如果已經發現結節等疑似病灶,應該依醫師說明的追蹤頻率回診,必要時進行相關治療。
Q、正子攝影是否也可以篩檢肺癌?
A、正子攝影是利用癌細胞對葡萄糖代謝率較高的特性,將含有放射線元素的葡萄糖打入體內,如果有癌細胞,吃入的同位素就會堆積在癌細胞,形成明顯亮點而被偵測出來。不過,正子攝影的輻射劑量高、價格昂貴,且腫瘤若太小或生長速度緩慢,也可能誤判,因此單就肺癌篩檢來說,不是有效益的工具。
肺癌的判定與治療
肺癌為最常見之惡性肺部結節,而良性之肺部結節則包括肉芽腫,肺部感染及膿瘍,可藉由病史臨床表現,放射影像檢查(大小、結節生長速度、有無鈣化情形)電腦斷層影像或正子掃瞄檢查偵測出結節代謝之速度,初步判定結節為良性或惡性。而正確決定肺部結節之良性或惡性,仍需藉助細胞與病理切片診斷。
國外研究指出,直徑小於0.7公分,惡性機率小於1%;直徑介於0.8~2公分之間,惡性機率約為18%;但是如果腫瘤超過2公分,惡性的機率就急速升高超過50%。因此,如果發生肺結節的狀況,務必要提早處理。
在此提出建議追蹤的參考指標:
1.結節小於0.5公分:可持續追蹤,一年後再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如果沒有變化,之後每年進行一次胸部X光檢查;二至三年進行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作為定期追蹤的依據。
2.介於0.5至1.5公分:建議三個月後再進行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如果發現變大,就必須高度懷疑是惡性腫瘤,建議接受切片檢查或手術切除。如果沒有變化或縮小,建議於第一年追蹤,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此時如果腫瘤大小沒有變化,之後每年都要進行胸部X光追蹤,並且二至三年進行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
3.大於2公分:建議接受切片檢查或直接手術切除。就臨床統計來說,1公分以上的肺結節,有2/3以上的機率為肺癌。
現今的胸腔內視鏡手術較為低侵襲性,不需切斷肋骨,傷口小,不如想像中的可怕,新式光動力刀雷射治療,可專治不適合手術之中央型早期肺癌;立體定位電腦刀,可治不適合手術病患之早期週邊型肺癌…等治療方法。
後續注意事項:
一、傷口護理
1.當確定傷口癒合並拆線後,你可以將傷口上的敷料拿掉, 並且放心的沐浴(最好淋浴),只要沐浴後傷口保持乾燥即可。
2.為使傷口長的漂亮可以自行用透氣膠帶每2~ 3天換貼一 次,持續半年才有效果。
3.若你對膠帶有過敏反應,如皮膚發紅、長水泡等現象,應 停止使用,以免造成感染。
二、疼痛的處理
1.因為手術切除部位及個人耐受度的關係,疼痛也許持續一段時間。
2.當你傷口疼痛時請先檢查傷口表面及周圍有無發炎現象(紅腫熱痛),假設有發炎現象請返院求診外科處理。若單純只是傷口疼痛,則可以嘗試下列方法:
a.服用出院時帶回的止痛藥。
b.轉移注意力
c.在步行或活動期間,經常做短暫的休息。
三、肺的復健方式
1.手術後的肺依病情不同,已進行部份或全肺切除,此時你若不加緊練習剩餘肺的復健,就可能產生活動後會喘,及姿勢不良等現象,因此建議你練習下列方法,以期早日恢復正常。
2.練習手部與肩膀的關節活動,一天數次,以增強肌力及運動功能。
3.繼續練習深呼吸運動及肺活吸球運動,以利肺葉充分擴張。
4.採中等步伐行走,然後漸增步行的時間與距離可增加活動的耐力。
反覆的發炎對於身體上的各器官都是一種刺激,長期發炎下的確比較容易產生病變,在經濟許可的狀況下,可採用低劑量的電腦斷層掃描,搭配X光進行定期追蹤檢查。就肺癌的早期檢測而言,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為目前肺癌檢查最靈敏的檢查工具,可檢測到最小為0.3公分的腫瘤,輻射的暴露劑量也僅為傳統電腦斷層的五分之一左右。運用這種方法作常規的肺部篩檢工具,對民眾而言是相對安全的。
http://www.lungcancer-care.com/?page_id=6240
肺癌自我檢查
首頁 > 認識肺癌 > 肺癌自我檢查
肺癌的診斷,尤其是早期診斷相當困難。由於腫瘤本身的生物學特性,除非腫瘤嚴重侵犯到鄰近器官,引起續發情況,大部分病人都只有很輕微的症狀及徵候。病人初次求醫時,常常都已來不及手術治療,如發現有肺癌的症狀,應立即至醫院檢查,以求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咳嗽:是肺癌最常見的症狀,通常是由於長在支氣管內的腫瘤,阻塞空氣的進出或刺激氣管壁而造成。
咳血:也是肺癌最常見的症狀,由於腫瘤侵入支氣管黏膜的血管,會發生咳血的情形。
厭食:在短時間內體重減輕很快。
呼吸困難:當腫瘤阻塞支氣管時,導致肺萎陷,減少了肺活量,造成胸悶、呼吸困難的情形。
肋膜積水:若腫瘤擴展到肋膜,不僅會引起胸痛,也會出現惡性肋膜積水,導致呼吸困難。
聲音嘶啞:若腫瘤壓迫到喉頭的回返神經時則可能會造成聲帶麻痹,導致聲音嘶啞。
吞咽困難:若腫瘤擴散轉移到食道旁的淋巴結,而壓迫到食道則會造成吞咽困難。
上腔靜脈症候群:若癌腫瘤壓迫到上腔靜脈,會使上半身的靜脈血液返回心臟受阻,造成病人臉部和頸部的腫脹,嚴重者尚可導致呼吸困難、腦壓增高、意識不清…等。
疼痛及無力感:若腫瘤位於肺尖壓迫到臂神經叢,會引起肩膀、手臂或手的疼痛及無力感。
頭痛、嘔吐、視覺障礙:若腫瘤轉移到腦部,會造成顱內壓增高,可能會產生頭痛、嘔吐、視覺障礙等症狀。
骨頭疼痛:若腫瘤轉移到骨頭,則會引起骨頭疼痛或病理性骨折
http://www.lungcancer-care.com/
肺癌治療總覽
http://www.lungcancer-care.com/?p=8940
肺癌治療另一選擇 無創射頻消融免開刀
中山附醫胸腔內科主任吳子卿說,無創射頻治療是利用雷射光定位導引,射頻探針插入腫瘤,以高溫50到100度破壞消融腫瘤,腫瘤會逐漸萎縮,最快1年可消失變疤痕,免開刀且插針傷口小,復原迅速,是肺癌患者不適合開刀切除腫瘤的另一項選擇。
吳子卿也說,肺癌仍以開刀切除病灶為標準治療,而無創射頻治療成功率達80%,風險有氣胸、出血和疼痛,但腫瘤大於3公分、且超過5顆則不適用,此治療也要自費。
http://m.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4058&fullpage=true&utm_source=m.facebook.com&utm_medium=mobileFilter&utm_campaign=pcTransM
低劑量電腦斷層揪肺癌 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少數反對派
醫師會依據結節的大小、型態來建議病人追蹤、切片送病理檢驗還是直接手術。大部分的影像異常經過一段時間後會縮小或維持原來大小,最後證實是良性,也就是前述之偽陽性。
「一般而言,1~2公分以內、沒有實質部分的結節都可以觀察,不需要馬上切片診斷或手術,根據大小約3~6個月再追蹤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沒有變化則以後每年追蹤一次。如果長大超過20%或產生實質部分,可能變成侵犯性,才根據風險考慮切片診斷或手術摘除,」吳玉琮(榮總)指出。
不過每位醫師依循的準則不同,處理結節的標準、追蹤的頻率也不盡相同,要根據最新研究證據及治療準則隨時修正。
用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肺癌前,多了解它一點
優點:
可降低高危險群(主要是重度吸菸者)的肺癌死亡率及整體死亡率。
此篩檢通常可以在還沒有症狀時就找到早期肺癌,等到有症狀通常已不是早期。
透過此篩檢找到的肺癌,通常手術範圍較小、切除的肺部組織也較少。
風險:
偽陽性高,找出的多數為良性結節,而不是腫瘤。病人承受心理壓力及不必要的手術。
過度診斷,可能造成過度治療。生長緩慢、可能不影響壽命的原位癌或微侵犯性癌也被摘掉,手術及併發症風險恐被忽略。
缺乏完整的追蹤及評估計劃。不斷篩檢及追蹤,輻射風險難以估量。
資料來源:各受訪醫師、 美國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癌症
1肋膜積水
肋膜是肺與胸壁間的兩層漿膜,漿膜間的細小空間正常狀況下會有少許肋膜液作為肺擴張與縮小的潤滑劑。如果液體異常增多,就會造成肋膜積水。可能原因包括:心臟衰竭、腎衰竭、感染或腫瘤等。
2高危險群
此研究中的高危險群指55~74歲,抽菸史超過30包年(即每天抽1包菸,超過30年;或每天兩包,超過15年;或每天3包,超過10年),且戒菸未超過15年者。
3切片
病人需經由支氣管鏡以小鉗子,或局部麻醉後以切片針在影像導引下穿過皮膚,到達病灶,切取部分組織後,送病理化驗是否為惡性。檢查後可能有少部分病人產生氣胸(肺部的氣體漏到肺外,但仍在胸腔內)、咳血、感染等併發症。
4原位癌
癌細胞僅局限於上皮組織,並未向下侵犯,經適當治療可能完全痊癒,預後比侵犯性癌症好很多。
http://www.caprevention.org.tw/cn/20110729.html
財團法人防癌教育基金會
問15:胸部電腦斷層檢查有什麼副作用?可以多久檢查一次?
答:電腦斷層檢查常見的副作用與輻射線及顯影劑有關。但是,一般輻射線的劑量都在人體可接受的範圍內;顯影劑較大的副作用是過敏反應及腎毒性,過敏反應極少發生,而腎毒性通常也只見於腎臟功能原本就不好的病人。所以,對電腦斷層檢查的副作用不必太過擔心,何時可以檢查,聽從臨床醫師的建議即可。
至於診斷肺癌後多久,需要再做一次電腦斷層檢查,這要看治療前的癌症分期而定。早期肺癌開刀後,規則追蹤的時間間隔一般為3個月甚或更久。接受化學或放射線治療的病人,大概在每個治療療程結束約3個月,可以再做一次電腦斷層來評估治療的反應。另外,如果有新的症狀,懷疑疾病惡化或轉移,亦可縮短追蹤檢查的間隔時間。
至於診斷肺癌後多久,需要再做一次電腦斷層檢查,這要看治療前的癌症分期而定。早期肺癌開刀後,規則追蹤的時間間隔一般為3個月甚或更久。接受化學或放射線治療的病人,大概在每個治療療程結束約3個月,可以再做一次電腦斷層來評估治療的反應。另外,如果有新的症狀,懷疑疾病惡化或轉移,亦可縮短追蹤檢查的間隔時間。
問16:什麼是低輻射劑量電腦斷層(LDCT),與多排螺旋式電腦斷層(MDCT)有何差異?
問17:什麼是正子造影檢查(PET Scan)?要檢查有無肺癌,可以不做電腦斷層檢查,只做正子造影嗎?
問18:正子造影一定可以發現肺癌嗎?準確度如何?
http://blog.xuite.net/cya632/twblog/153591067-%E6%AA%A2%E6%9F%A5%E8%83%B8%E8%85%94%E6%9C%89%E7%84%A1%E8%85%AB%E7%98%A4%E5%85%8D%E9%96%8B%E5%88%80++++%E5%8F%B0%E5%A4%A7%E9%9B%B2%E6%9E%97%E5%88%86%E9%99%A2%E5%BC%95%E9%80%B2%E6%96%B0%E5%88%A9%E5%99%A8
檢查胸腔有無腫瘤免開刀 台大雲林分院引進新利器
https://udn.com/news/story/7326/2521419
肺癌初期新選擇!定位放射治療局部控制率高
奇美醫學中心放射腫瘤部主治醫師林裕為
林裕為表示,透過呼吸調控及影像導航,藉由精準的定位,以單次高劑量X光攻擊局部腫瘤之放射治療方式,針對體積較小的腫瘤以高於傳統3-15倍的分次劑量,以一個療程(約1至2週),每1至3天照射1次,總計於6次以內的照射次數,可完成治療,「以較少的治療次數,給予腫瘤更有效的破壞!」
林裕為說,「立體定位放射治療」可提高療效及縮短治療療程,相較傳統的直線加速器遠隔照射之放射治療約5至6週,每週約5次照射治療,一個傳統放射治療療程約照射近30次,此療法可縮短至3至4週左右,照射次數較過去約可減少24次左右。
醫師提醒,並不是所有病人都適合使用SBRT,目前SBRT於臨床上最常被應用於(1)不適合或是沒有意願開刀之早期肺癌病人;(2)寡轉移(oligometastasis)亦即轉移腫瘤的部位及數量較少,特別是轉移之部位為胸腔、腹腔內器官之病人;(3)腫瘤體積較小(3、4公分以下)之病人。
http://www.lungcancerhope.com.tw/post_detail.aspx?i=94
張媽媽,65歲,平日無抽菸習慣,生活習慣良好,但近三個月,總覺得自己胸口悶悶作痛,看東西也變得模模糊糊的,剛開始她誤以為是老花眼,不以為意,但後來頻頻出現頭暈的症狀,在家人勸說下婦人至醫院檢查。
張媽媽到醫院後在醫院義工協助下,掛進神經科,腦部電腦斷層掃描發現兩個一公分大小的腫瘤,醫師建議張媽媽住院,但在住院的例行胸部X光檢查後卻發現肺部也有異常陰影,一系列檢查與切片後,這才發現張媽媽罹患晚期肺癌,並已出現癌細胞轉移的現象,經由胸腔科醫師解說後,張媽媽及家屬才了解這三個月,視力模糊及身體所發出的不適感,是由於肺癌所引起的症狀。
http://www.lungcancerhope.com.tw/post_detail.aspx?i=48
高齡肺癌化療莫擔心 用藥方針量身策劃不只有效更有生活
Q胸腔醫生推薦
Q胸腔醫生推薦
彰化秀傳:張竣期
http://rs5257.pixnet.net/blog/post/26356995-%E5%95%86%E6%A5%AD%E9%80%B1%E5%88%8A%E8%AA%BF%E6%9F%A5%E6%8E%A8%E8%96%A6%E7%9A%84%E5%A5%BD%E9%86%AB%E5%B8%AB%E6%A6%9C%E3%80%8C%E7%99%BE%E5%A4%A7%E8%89%AF%E9%86%AB%E3%80%8D
~~2010全台名醫推薦~~1067商周百大名醫
彰基31分
嘉義長庚48
雲林台大39
彰化秀傳56-70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51110/594677.htm?feature=88&tab_id=89
彰基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王秉彥
秀傳 胸腔外科 李佳穎 親切醫術很好又有愛心
秀傳:杜承澤.李佳穎都是胸外醫師。
彰基就陳映澄.謝永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iJ4386SJ-c
彰基~~主任:彰化基督教醫院 胸腔外科主任 鄭清源
#下列為商周百大良醫推薦
雲林台大:&簡榮彥(胸內)、&曾宇鼎(胸外)
雲林若瑟:&江榮人(胸內)
彰基:&腔外科主任 鄭清源
彰化醫院:黃伊文(胸內)
彰基:紀炳銓
>桃園:
壢新醫院胸內):黃忠智
林口長庚(胸內):郭漢彬、王圳華、蔡炅煌(嘉義長庚主任)、余志騰
#其他北部商周:全台良醫推薦 查詢
http://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GSearchDoc.aspx?city=CITY000000001&dep=0028&pro=0001&s=9
#嘉義胸腔科
睡眠呼吸困難及打鼾:林裕清、林進國、黃舒儀
肺部腫瘤:蔡熒煌、林裕清(主任)、洪明賜、楊聰明、方昱宏
慢性咳嗽:謝孟哲、林玠模、黃舒儀、李威諄
結核及感染性疾病:謝孟哲、周晏立、林進國、林玠模 、莊閔鈞 、張哲嘉、李威諄
戒菸門診:林裕清、周晏立、洪明賜、林進國、楊聰明、方昱宏
http://cincia0816.pixnet.net/blog/post/105755176-%E5%BE%9E%E8%AA%A4%E8%A8%BA%E5%88%B0%E7%A2%BA%E8%A8%BA%EF%BC%9A%E5%8F%AA%E6%98%AF%E5%92%B3%E5%97%BD%E6%80%8E%E9%BA%BC%E8%AE%8A%E6%88%90%E7%99%8C%E7%97%87%E6%9C%AB%E6%9C%9F%EF%BC%9F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2379
http://rs5257.pixnet.net/blog/post/26356995-%E5%95%86%E6%A5%AD%E9%80%B1%E5%88%8A%E8%AA%BF%E6%9F%A5%E6%8E%A8%E8%96%A6%E7%9A%84%E5%A5%BD%E9%86%AB%E5%B8%AB%E6%A6%9C%E3%80%8C%E7%99%BE%E5%A4%A7%E8%89%AF%E9%86%AB%E3%80%8D
~~2010全台名醫推薦~~1067商周百大名醫
彰基31分
嘉義長庚48
雲林台大39
彰化秀傳56-70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51110/594677.htm?feature=88&tab_id=89
彰基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王秉彥
秀傳 胸腔外科 李佳穎 親切醫術很好又有愛心
秀傳:杜承澤.李佳穎都是胸外醫師。
彰基就陳映澄.謝永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iJ4386SJ-c
彰基~~主任:彰化基督教醫院 胸腔外科主任 鄭清源
#下列為商周百大良醫推薦
雲林台大:&簡榮彥(胸內)、&曾宇鼎(胸外)
雲林若瑟:&江榮人(胸內)
彰基:&腔外科主任 鄭清源
彰化醫院:黃伊文(胸內)
彰基:紀炳銓
>桃園:
壢新醫院胸內):黃忠智
林口長庚(胸內):郭漢彬、王圳華、蔡炅煌(嘉義長庚主任)、余志騰
#其他北部商周:全台良醫推薦 查詢
http://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GSearchDoc.aspx?city=CITY000000001&dep=0028&pro=0001&s=9
#嘉義胸腔科
睡眠呼吸困難及打鼾:林裕清、林進國、黃舒儀
肺部腫瘤:蔡熒煌、林裕清(主任)、洪明賜、楊聰明、方昱宏
慢性咳嗽:謝孟哲、林玠模、黃舒儀、李威諄
結核及感染性疾病:謝孟哲、周晏立、林進國、林玠模 、莊閔鈞 、張哲嘉、李威諄
戒菸門診:林裕清、周晏立、洪明賜、林進國、楊聰明、方昱宏
http://cincia0816.pixnet.net/blog/post/105755176-%E5%BE%9E%E8%AA%A4%E8%A8%BA%E5%88%B0%E7%A2%BA%E8%A8%BA%EF%BC%9A%E5%8F%AA%E6%98%AF%E5%92%B3%E5%97%BD%E6%80%8E%E9%BA%BC%E8%AE%8A%E6%88%90%E7%99%8C%E7%97%87%E6%9C%AB%E6%9C%9F%EF%BC%9F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2379
吳玉琮:21年苦功,改寫高度惡性肺癌國際治療準則
吳醫師的案例與研究。
http://cincia0816.pixnet.net/blog/post/105755176-%E5%BE%9E%E8%AA%A4%E8%A8%BA%E5%88%B0%E7%A2%BA%E8%A8%BA%EF%BC%9A%E5%8F%AA%E6%98%AF%E5%92%B3%E5%97%BD%E6%80%8E%E9%BA%BC%E8%AE%8A%E6%88%90%E7%99%8C%E7%97%87%E6%9C%AB%E6%9C%9F%EF%BC%9F
星希亞的抗癌日記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731-166597-%E4%B8%80%E6%AC%A1%E6%90%9E%E6%87%82%EF%BC%81%20%E6%9C%80%E7%B2%BE%E6%BA%96%E7%9A%84%E8%82%BA%E7%99%8C%E6%AA%A2%E6%B8%AC%EF%BC%9ALDCT
一次搞懂! 最精準的肺癌檢測:LDCT
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癌症篩檢
結節的形狀、變化
都是觀察判讀重點
目前以小傷口、恢復快、安全性高的微創胸腔鏡手術為主流,手術風險大幅降低,術後疼痛與恢復期也明顯改善、減少。
若結節介於○・四到○・八公分,一般他不會主動建議患者積極切片或開刀;除非病人實在擔心、想開刀,才會再判斷究竟可否穿刺或直接開刀。
觀察什麼呢?結節的大小、形狀等影像特徵和追蹤期間的變化,都是判讀重點。
1、假設結節是發炎所引起,觀察期後漸漸縮小甚至消失,便可斷定當初是肺部發炎;
2、如果結節邊緣形狀不規則,或看來霧霧的棉花狀,醫學上稱為毛玻璃狀病變(GGO),或一段期間後突然變大,都是異常訊號,有必要進一步處理。
但這篩檢標準也不是絕對,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主任、台灣臨床腫瘤學會理事長高尚志就曾「虛驚一場」。
「每一年我都會自己做LDCT檢查,因為我們發現太多,雖然我沒有抽菸,但自己也會怕。」二○一○年,他檢查完後發現肺部有一個一公分大小結節,看起來好像良性病兆,接著連續三年追蹤都沒有變化,沒想到一四年突然變大成兩公分,決定開刀,「結果我開出來是良性的。」
發現結節先別驚慌,定期追蹤最重要
——LDCT篩檢後的追蹤標準
實心肺部結節
0.4公分以下
不建議手術處理,追蹤觀察,頻率為1年後再照1次LDCT
0.4-0.6公分
不建議手術處理,追蹤觀察,6個月追蹤1次,無異常持續2年
0.6-0.8公分
不建議手術處理,追蹤觀察,3個月追蹤1次,無異常持續2年
0.8公分以上
建議直接手術處理,或密集追蹤(當追蹤檢查結果沒有變化時,則延長至每隔3、6、12個月各做一次),無異常傾向良性;如有大小或形狀等異常,可再搭配正子判斷,或直接切片、開刀治療
毛玻璃狀肺部結節
0.5公分以下
不建議手術處理,追蹤觀察1年後
再照1次LDCT
0.5-1公分
不建議手術處理,6個月後追蹤1次,無異常持續最少追蹤3年,5年更佳
1公分以上
建議直接手術處理或3到6個月定期密集追蹤,如有異常,可選擇切片或直接開刀治療
http://olddoc.tmu.edu.tw/cchtumor/Q&A/FAQ_lung.htm
一堆QA詢問
https://kknews.cc/health/968jpyq.html
肺部結節,肺癌徵兆?指南教你科學處理!
>>>各種胸腔結界的整理
http://olddoc.tmu.edu.tw/cchtumor/Q&A/FAQ_lung.htm
一堆QA詢問
https://kknews.cc/health/968jpyq.html
肺部結節,肺癌徵兆?指南教你科學處理!
>>>各種胸腔結界的整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